当前位置 : 首页 > 热点资讯 >详情

每日看点!晋祠桂花元宵和它的制作“工匠”们

热点资讯 来源 :新华社新闻 2023-02-05 19:06:16


(资料图片)

新华社太原2月5日电(记者马晓洁)每逢元宵节临近,在山西太原的大街小巷里,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是很有特色的民俗亮点。桂花味的小方块馅在江米面的“怀抱”里,翻动跳跃着,直到变成乒乓球大小,一颗颗桂花元宵就这样制作出来了。如今,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已成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晋祠桂花元宵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福元说,一泡、二淘、三晾、磨米、炒作、做馅、滚制……做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,要经过十几道工序。

为提高生产效率,在碾米、炒制馅料等工序中,韩福元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。与此同时,保留了石磨碾制、“六蘸六滚”等古法工艺。

馅料滚压之后,要将其切成等大的方块状,作为元宵滚制的“内芯”。今年66岁的李爱青是太原晋源区晋祠镇新庄村村民,已参与晋祠桂花元宵制作六个年头。李爱青说,每年农历十月到正月,元宵需求量大,她和周边村子的很多村民到制作元宵的车间帮忙干活,每年可以多收入一万余元。

李爱青将切好的馅料块放好。新华社记者 马晓洁 摄

“手滚”是晋祠桂花元宵的重要工序。晋祠镇北大寺村的武练根从小看着父亲做元宵,15岁时自己开始上手做。“我的本职工作其实是晋祠停车场管理员,但我父亲这两年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停做元宵,为了满足老顾客的需求,我‘接棒’来做。”武练根一边说,一边和村民拿着笸箩滚元宵。

飘溢的桂花香,软糯的元宵,浓稠的汤底……元宵佳节,一碗晋祠桂花元宵是舌尖的美味。

72岁的韩福元每天仍会到元宵车间上工,并带着他6岁的小孙子韩洪杰。“小杰觉得做元宵很有意思,我们就从小培养他,让他耳濡目染地了解这门手艺。”韩福元说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