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rongart教授:海德格尔与芙蓉姐姐是怎么红的
【资料图】
最近看到有人搜Strongart的走红原因,其实我一直是真才实学默默输出,充其量也就是个十八线的小网红,主要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上面没有学校请出来,下面没有学生跟上来。有人说,羡慕我一个人逍遥自在,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不要交浅言深了吧。
作为一个腹黑而又心怀怨念的人,自然免不了研究海德格尔这样的人是怎么红的,中国早期网络的芙蓉姐姐也正好提供了一个印证。说实话,芙蓉姐姐之后,基本上就是商业运作了,资源足够多的话,拿脸滚键盘都能红。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“贾君鹏回家吃饭”,连这个人都是虚拟的,基本上就是靠水军炒红,高层多半也会打好招呼,能帮忙推荐出来最好,至少别看到流量异常给我压住。
接下来,我们假设没有这样资本介入,怎样才能靠个人红起来?像本教授这样秀上限,结果就是曲高和寡,连专业的小镇做题家都会傻掉。只有秀下限才更能够接地气,但傻子到处都有,凭什么一定要来看你呢?试想:若是官媒说了句傻话,搞不好立刻就会炸锅,靠的就是这里的反差红。最后的结论就是:必须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秀下限,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嘲讽与不服,还有小镇做题家的嫉妒与渴望。这里的主要难度在于,高平台大都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,那种秀下限的人会被踢出去。
先看海德格尔,他啃古文学神学出身,把神父忽悠人的那一套搬出来了,很不受当时哲学界的接见。他怎么避免被踢走的呢?先找了老学究胡塞尔,扮演着乖学生的角色,听不懂也要赖在课堂里,桌子上放着胡塞尔的书,估计也就是划重点背下来,反正胡塞尔的课没什么人听的,像洋葱头那样扯几个名词,搞不好就会被当成是继承者。此后,海德格尔又搭上了纳粹那条线,终于可以顶住学术界的压力,大牛们只能是对他口诛笔伐,但学神学的从来不怕辩论,只要能够放下节操绕圈子,结果自然就是越炒越红。当然,完全靠表演也做不到这么淋漓尽致,海德格尔多半是像小镇做题家一样真傻的,也许等到中年后才会慢慢醒悟,但一般这种人是不会忏悔的,也只有继续装傻子扮小丑了。
再看芙蓉姐姐,一般人只看到她秀下限,却未曾留意是在北大清华那边秀的。普通人没机会去北大清华,但可以先在网络上参观一下,结果就看到了一个活宝。为什么北大清华那边会容忍活宝的存在呢?原来是正好赶上了一个追求自由的时代,前一个时期搞运动的压力太大,正好要恢复到老北大兼容并包的传统。哎呀,那时的网络还是虚拟的,属于早期的无序混乱时代,不像现在高校的论坛大都内部管理,来一个反低俗之类的可能就封杀了。
此外,还有个叫盖梯尔的,一篇无聊小论文压线过关,估计可能是受了点照顾,不巧投到一个拒稿率特别高的高粘性分析杂志上,结果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,成为了当代知识论的开创文献,同样也是在高平台上秀下限,至今还一直有附庸风雅的文史哲在捧臭脚呢。
标签: